在全國最大的小龍蝦交易和物流中心,記者看到,不同規格的小龍蝦正在被分揀、裝箱、搬運,緊鑼密鼓、井然有序。“蝦谷”負責人康峻介紹,這里正在展開降本增效的冷鏈物流嘗試,只需6到16個小時,潛江小龍蝦便可被運送到全國500多個大中城市,包括烏魯木齊和三亞,鮮活度保持在95%以上。
“鮮”人一步的成績背后,潛江“蝦谷”做了很多功課。冷鏈是指易腐食品的低溫運輸、儲藏等供應鏈系統。“蝦谷”借由大數據測算最佳運輸路線、設置泡沫箱分層減少路途折損、精密設計包裝箱空隙兼顧保溫和呼吸、給每箱小龍蝦貼上身份卡全程數據跟蹤……細之又細、實之又實、嚴之又嚴,力爭做到對每箱小龍蝦零死角、零盲區、零疏漏。通過溫控、保鮮等技術工藝和冷藏箱等設施設備,確保冷鏈產品在儲存、運輸、配送等全過程始終處于規定溫度環境,盡力保證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正是這種對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強力布局,帶來了當地小龍蝦較為可觀的市場價。除了江漢平原,安徽、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的養殖戶和商戶,也將小龍蝦送到潛江。
降低成本、提升服務、提高效率、提升品質,不斷縮短生鮮從農田到餐桌的距離,是農產品鏈接冷鏈物流的初心。過去,由于冷鏈物流不夠發達,每年在運輸中損耗的蔬菜水果等數量驚人,大量農產品稍有不慎就腐敗變質、擠壓變形,走不長、走不遠。冷鏈物流作為專業物流,一頭挑起了市場對于生鮮的需求,一頭挑起了農產品的有力供給。在為市場提供更新鮮食材的同時,也為農民增收創造有利條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農產品新鮮度的要求也與日俱增。物流是產業發展壯大必然會面臨的問題。配送時間的長短,背后都是成本在支撐。冷藏車及相關冷鏈物流設施、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術素養,都是影響冷鏈配送品質和效率的關鍵因素。“蝦谷”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要讓冷鏈跑出熱效應,必須嚴格遵守市場規律,促進現代農業和現代商業深度結合,將產業鏈和供應鏈融合打通,實現整體產品高效、穩定、安全的物流配送,通過不斷織密供應鏈,在“短時達”中實現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