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港海關精準施策解企訴求,讓冷鏈食品進口不再“冷”
發布時間:2023-04-08
3月27日,一艘載有49噸日式風味人造蟹柳棒(冷凍魚糜制品)的輪船靠泊在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冷凍品專用泊位,這是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監管場所查驗區升級改造后的首票冷鏈食品進口,也是汕頭港海關精準助企紓困解難的縮影。
時間回到2023年的新春伊始,汕頭港海關開展多場暖企調研,與企業就進出口中遇到的難點堵點進行現場座談,“支招”解難。“我們想進一步拓展碼頭業務,對進口冷鏈食品查驗區進行升級改造,希望海關能給予技術指導。”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操作部經理丁文菁在一次座談中提到。
“我們3月份有一批冷凍水產品進口計劃,想從汕頭口岸進口,這樣會節省不少運輸成本,但了解到碼頭方場地還在改造,不知道能不能趕得及?” 汕頭市品冠食品有限公司報關經理袁黎彬在汕頭港海關關企聯絡微信群里問道。
這是汕頭港海關常態化運作的助企聯動機制,把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企業訴求融合匯總,為更精準助企紓困解難提供了助力。歸納多渠道企業訴求后,汕頭港海關立足關區實際,在汕頭海關業務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業務指導下,迅速行動,聚力將監管場地升級改造跟蹤指導、水產品行業再調研、政策多層面宣講等工作同步推進,逐條逐項解決進口冷鏈食品查驗區升級改造各環節的堵點難點,讓冷鏈食品進口“熱”起來。
“海關反應特別快,當時就給我回復,不到一周時間,就聯系我說要舉辦一場水產品準入政策和碼頭建設情況宣講會。”袁黎彬說。
2月份以來,該關聯合汕頭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口岸監管處以及汕頭市商務局等部門開展多場進口水產品政策宣講會暨企業座談會,面對面講解進口水產品準入政策、監管規定,指導碼頭進口冷鏈食品查驗區升級改造,還依托關企聯絡微信群發布政策解讀和技術指導,提供“一站式”答疑解惑,增強企業信心。
通過線上線下技術指導、政策宣講會貫穿開展,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進口冷鏈食品查驗區于2月底完成了升級改造,汕頭港海關也收到了第一批冷鏈食品進口申報需求。
針對水產品進口在時效、保鮮方面的特殊要求,該關梳理優化冷鏈進口流程、暢通運輸物流通道、提前開展業務實操演練,對冷鏈進口開通“綠色通道”,提供預約查驗、“快檢、快驗、快放”等配套便利化服務,充分發揮企業聯絡員作用,“一對一”對接企業,專人全程跟進企業需求解決情況,通過關企聯絡微信群開展規范申報指導,確保通關“零梗阻”。
3月29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個冷鏈集裝箱拖車駛離碼頭,汕頭港海關順利完成首票冷鏈食品進口驗放。汕頭港海關黨委委員陳少雄表示,該關將持續跟進行業情況,加強總結分析,靶向施策,不斷強監管優服務,助力粵東水產行業發展,釋放粵東水產品進出口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