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
2月1日,走進青海迅達冷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平臺監控室,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電子大屏,登錄賬號,進入平臺,隨意點擊一臺車輛,大屏幕上,冷藏車廂內的溫度曲線、車輛運行位置、定位時間便呈現在眼前。
“車廂內裝了四個攝像頭,可向后臺實時傳輸數據,一旦溫度異常,系統自動報警,工作人員會及時聯系司機查看解決。”青海迅達冷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峰說,通過24小時監控中心的全天監控平臺,可實現實時語音通話、實時視頻傳輸、廂體內溫度監控,從多方面保證貨物安全。
溫度控制,是冷鏈物流規范發展的前提和關鍵。“2020年,公司開始通過定位、測溫、攝像頭等物聯網設備,冷鏈運輸車和人的位置、狀態、影像等數據,為客戶提供‘讓品質看得見’的服務。”汪峰說,冷鏈物流的技術是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不論是攻克“卡脖子”難題,還是推進產業應用,科技創新都是其源動力。
推進信息化、標準化建設,鼓勵融合創新發展是我省引導推動冷鏈物流產業提質升級的重要舉措。記者從青海省商務廳了解到,我省以冷鏈物流信息化、標準化建設為重點,以“互聯網+物聯網+冷鏈物流”為手段,以生產加工企業和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為支撐,支持企業在冷藏、加工、運輸、配送等環節實施冷鏈物流全程信息化監控,初步構建了以生鮮農產品雙向供應為特色的“青海模式”冷鏈體系,全省冷庫及冷鏈運輸車輛等基礎配套逐步完善,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冷鏈物流服務能力快速提升,全省冷鏈物流體系基本形成。
同時,我省利用省級服務業發展資金近1400萬元,持續推進商貿物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標準化、城鄉高效配送等30余個項目建設,著力解決冷鏈物流瓶頸、補齊冷鏈物流短板。
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短板
隨著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要求不斷嚴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對冷鏈物流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補齊冷鏈物流短板,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既是行業發展的內驅動力,也是普通民眾消費水平升級的迫切需求。
為實現保供給、減損耗、降成本、強品牌、興產業、惠民生目標,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我省商務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全省冷鏈物流發展需求,突出本地特色農畜產品優勢,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冷鏈基礎設施,加大冷鏈運力投入,健全產地預冷、銷地冷藏、保鮮運輸和保鮮加工等設施,大力發展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溫配送。
另一方面還要推動冷鏈物流信息化、標準化發展,依托冷鏈物流監控平臺,實現全程冷鏈、全程追溯、全程監控、大數據分析等多功能服務,進一步推動全省冷鏈信息整合共享。同時,加強和完善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推動食品、藥品安全和農產品流通全過程監管。推動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加緊制定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標準,推進冷鏈物流設施和技術裝備標準化,促進標準推廣應用,鼓勵企業向國際低能耗標準看齊。
在積極培育超億元的骨干冷鏈物流企業和基地方面,我省大力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培育和引進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鼓勵傳統冷鏈企業按照現代化企業建設要求,逐步實現冷鏈物流全過程的信息化、數據化、透明化、可視化,加強對冷鏈物流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時,引導有實力的企業開展供應鏈管理,促進產業集聚和整合。指導企業應用新型蓄冷設施和先進的節能蓄冷設備,推動商品化包裝和物流保鮮包裝一體化。注重冷鏈物流領域人才引進和培養,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打造西寧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回頭看,成績斐然;看未來,潛力和空間依然很大。《青海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實施方案》發布,我省將積極打造西寧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推動建設海東、格爾木區域冷鏈物流基地,加快建設冷鏈物流節點,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產銷銜接、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內暢外聯的冷鏈物流網絡。
青海迅達冷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峰說,迅達冷鏈將以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契機,以供應鏈管理平臺為抓手,為冷鏈物流上下游全產業鏈提供服務保障。
青海慧豐冷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勇表示,企業將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產業 “四地”建設目標,加大冷鏈有機農產品的收儲、加工,做好農牧民“最后一公里”農畜產品輸出文章,在綠色產品收儲、加工、輸出中發揮冷鏈服務功能。從國外直接進口優質產品到國內進行加工銷售,同時將青海的綠色有機產品銷售到國外,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外貿收入,為青藏地區的商品流通提供便利,實現國內外優質產品的互通,提高全省各族群眾的生活質量。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以提升商品供應鏈、農業價值鏈,切實改善民生為目標,以提高冷鏈流通率為重點,以先進技術和冷鏈設施設備為支撐,使貯藏保鮮運輸能力明顯增強,標準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提升。”青海省商務廳流通處負責人說,我省將構建“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高效率”的冷鏈物流體系,促進冷鏈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