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為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倉的嚴格管控,荊州市財政統籌出資220萬元,在公安縣租用冷庫,按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疫情防控標準和貯存要求進行改造,并投入使用。停用原有的四個集中監管倉,實現全市進口冷鏈食品統一進入公安縣監管倉進行封閉管理。
《規范》的出臺確立了“市建縣管、上下聯動”的聯防聯控疫情風險機制,建立了“分工明確、協同配合”的責任機制。明確由荊州市進口冷鏈食品和高風險貨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組對集中監管倉運營管理進行督導;由公安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統籌協調集中監管倉的運營管理;公安縣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集中監管倉日常工作,并攜手各相關部門聯合開展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
同時《規范》還建立了入庫出庫、流程管理、風險防范、應急處置的規范化運行機制。即相關單位提前24小時分別向縣市場監管局聯系人及監管倉聯系人電話預約報備來貨情況、確定到貨時間、查驗手續、提供四證、靠臺卸車、出庫等。而一旦發現集中監管倉內進口冷鏈食品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時,核酸檢測機構第一時間向公安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告,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置。
《規范》施行8個月以來,相關部門嚴格落實落細進口冷鏈食品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嚴防嚴控新冠病毒輸入風險,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全程防控和追溯管理,為全市人民筑牢一道疫情“防護之墻”,有力確保了廣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據悉,在《規范》推進下,該市共運用“鄂冷鏈”平臺追溯、排查、處置179批次涉疫進口食品。截至8月1日,全市861名進口冷鏈從業人員完成疫苗接種,“鄂冷鏈”平臺累計激活企業585家,流入食品10664.18噸,累計發放溯源碼14.8萬個,開展冷鏈食品核酸檢測110萬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