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操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成人资源-狠狠乱-国产一级高清视频|www.sxlyhzp.com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冷鏈食品追溯體系建設持續推進
發布時間:2022-06-08
 近年來,進口冷鏈食品需求旺盛。與此同時,進口冷鏈食品在流通過程中存在的疫情傳播風險隱患也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快推進冷鏈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冷鏈物流作為現代物流體系中的重要分支,關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生物醫療等多個方面。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引發了社會各界對食品冷鏈追溯的高度關注,食品冷鏈追溯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疫情加速冷鏈食品追溯管理進展

2020年10月以來,天津、山東濟南、河南鄭州、甘肅蘭州等國內10余省份進口冷鏈食品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而近年來,進口冷鏈食品在不少城市肉、禽、凍品總供應量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保安全還是穩供應,成為擺在政府部門面前的難題。

為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突出加強關鍵環節、重點領域防控措施,嚴防新冠肺炎疫情輸入風險,2020年11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由國家級平臺、省級平臺和企業級平臺組成的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以畜禽肉、水產品等為重點,實現重點冷鏈食品從海關進口查驗到貯存分銷、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全鏈條信息化追溯,完善人物同查、人物共防措施,建立問題產品的快速精準反應機制,嚴格管控疫情風險,維護公眾身體健康。

2020年12月1日,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正式上線運行,2021年1月13日實現與32個省級平臺對接,構建國家級平臺、省級平臺和企業級平臺共同組成的三級架構,旨在形成畜禽肉、水產品等重點進口冷鏈食品全鏈條信息化追溯。截至2022年2月8日,全國28個省份已建成869個集中監管倉。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托集中監管倉,加強追溯閉環管理。對海關口岸放行的進口冷鏈食品入庫統一消殺、統一檢測,獲得出倉證明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集中監管倉在快速排查檢出陽性事件、切斷潛在疫情傳播渠道、提升問題凍品應急處置效率、節約處置成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隔一年,2021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這是繼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后,國家又一次發布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這既反映了國家對冷鏈物流發展的持續推動,也預示著在新發展格局下國家將以更大力度推動冷鏈物流發展。其中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建立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監管體系,依托現有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逐步將內貿冷鏈食品流通納入追溯管理范圍,推動國家、省級平臺以及各類市場化平臺間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建成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實現多層次、多系統、跨區域冷鏈物流追溯閉環。

據悉,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監管體系的建立不僅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也為食品安全保障做出重要貢獻。當進口冷鏈食品與內貿冷鏈食品均納入追溯管理平臺,不僅消費者對冷鏈食品會更放心,國家對冷鏈食品監管和防疫也會更全面更精準,冷鏈食品生產、物流等企業將會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難點尚存

當前我國正在快速推動冷鏈食品追溯體系建設,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因為與傳統追溯體系相比,冷鏈食品追溯體系情況更為復雜,除了需要記錄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主要關鍵點的責任信息,其流通環境與常溫食品相比更為嚴苛,涉及的關鍵信息節點更多,追溯要求也更復雜。

而體系建設方面的難點則更為突出。首先,全流程數據采集、傳輸難度大。因為冷鏈食品追溯對象的信息采集貫穿冷鏈加工、倉儲、運輸、銷售四個環節。信息采集的內容包括:冷鏈加工環節,采集產品信息、加工商資質、操作人員信息、加工環境(溫濕度及衛生環境)、加工方式、生產日期、等級評定等信息;冷鏈倉儲環節,采集倉庫環境(溫濕度及衛生環境)、庫存狀態等信息;冷鏈運輸環節,采集配送商資質、運輸方式、運輸工具、運輸環境(溫濕度及衛生環境)等信息;冷鏈銷售環節,采集批發商/零售商資質、消費者購買產品日期/批次等信息。期間涉及到眾多企業和作業環節。同時,由于新冠病毒在低溫下能長期存活,冷鏈進口食品追溯信息采集還需增加核酸檢驗信息及消毒證明等內容。需要健全數據采集、傳輸與協議權威標準,以確保冷鏈追溯不斷鏈。

其次,追溯體系的兼容性。目前各地區都在陸續建立冷鏈追溯系統,如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陜西省“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江蘇省“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等。與此同時,多系統的推廣也帶來了系統的兼容性問題:一是我國冷鏈追溯體系標準尚不健全,追溯碼規范、追溯內容、追溯目的等不一致,造成追溯系統數據標準不統一,形成信息孤島;二是我國沒有專門負責冷鏈食品追溯的國家權威機構,造成不同地區冷鏈追溯系統間的“割裂”狀態,阻礙了信息流轉效率,甚至影響冷鏈食品追溯效果。推動冷鏈追溯體系從“碎片化”向“系統化”邁進,已成為當前冷鏈追溯體系信息化建設的迫切問題。

此外,編碼規范不統一、追溯對象信息采集管理復雜、包裝物賦碼易受損、追溯系統兼容性差、標準體系不健全、信息安全等問題,也制約了冷鏈食品追溯產業的發展,需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多方嘗試

食品藥品安全追溯體系是依賴現代信息技術,對可能存在的食品藥品安全隱患發出預警的一種制度。近些年,云平臺、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為追溯體系實現對產品產地、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全鏈條”信息追溯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據了解,生鮮食品質量追溯涉及上游到下游、生產到流通的多個環節,對全程管控提出很高要求。傳統追溯系統的信息存儲多采用二維碼、條形碼等進行一物一碼對應,多點信息記錄,單一數據庫進行中心化存儲的方式,相比之下,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在于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點,為追溯系統提供良好的數據存儲方案。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正在進行該領域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020年12月,阿里云正式發布冷鏈食品追溯系統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相當于食品的“電子身份證”,實現從供應鏈首站到消費環節的閉環追溯。通過“冷鏈食品追溯系統”,主管部門能掌握冷庫備案、冷鏈主體、冷鏈食品流入流出、不同類型冷鏈產銷情況等,企業可以通過PC端或小程序,便捷進行冷鏈食品的賦碼、掃碼出入庫、溯源碼管理。消費者通過支付寶“掃一掃”,可查詢冷鏈食品的供應鏈流向。據悉,目前該解決方案已在湖北、浙江、鄭州等多地開始應用。

2021年3月,京東云基于自身的防偽溯源技術,聯合京東物流、京東生鮮共同打造“京東冷鏈溯源平臺”,該平臺目前已覆蓋生鮮果蔬、肉禽、海產等生鮮所有品類,服務近300個商家的超400萬件生鮮商品,不僅能實現商品從原產地到消費者全程可追溯,而且通過京東云業內首創的“一碼到底”的云上溯源技術。

2021年3月,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發布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技術體系“長安鏈”,并成功應用于“北京冷鏈”食品追溯平臺的打造。資料顯示,“長安鏈”是基于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全球領先的每秒處理交易數達10萬筆以上的算力、軟硬件一體、模塊化可靈活裝配等行業領先技術開發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開源開放的公益性平臺,是國內首個自主可控的區塊鏈技術體系。與此前的區塊鏈技術相比,性能、安全性大幅提高、能耗下降。基于該技術打造的“北京冷鏈”食品追溯平臺通過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技術,企業負責記錄、管理好自己的數據,放在鏈上,“鑰匙”自己拿著。需要追溯時,通過“長安鏈”的加密技術數據“可用不可見”,確保數據安全。

趨勢向好

作為冷鏈物流領域的重要服務內容,冷鏈食品占有較大比重。從初級農產品如蔬菜、水果、肉蛋、水產品,到加工類食品如速凍飲食等,我國重視冷鏈食品管理,其中追溯管理是重中之重。從目前情況看,疫情影響推動了政府在冷鏈追溯方面的工作進展,但追溯的重點更傾向于對商品的來源、流通、檢驗檢疫等方面的信息。而事實上,食品冷鏈的追溯還包括建立從產品的入庫、在庫、出庫、運輸、配送等各個環節的溫度不斷鏈,溫度可記錄并可查詢的溫度監控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設施設備管理和追溯環節控制。這些都將是我國冷鏈食品追溯體系建設未來的發展方向。

總體而言,冷鏈食品追溯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發展機遇。在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下,目前我國冷鏈食品追溯體系建設步伐正在加快,未來隨著標準體系工作的進一步完善,以及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冷鏈追溯過程中的技術難點,各地區冷鏈食品協同追溯體系搭建等工作的不斷落地,終將實現冷鏈食品追溯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