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落實國家《“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供銷合作社任務分工的具體舉措。《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基本構建起骨干網、省域網、區域網與信息平臺相互交織、互為支撐、融合發展的供銷合作社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到2025年,全系統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行業影響力明顯提升,在國家冷鏈物流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構建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
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專項規劃的公益性體現在為小微農戶提供優質優價服務,并承擔政府應急儲備任務。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充分發揮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網絡優勢,構建以骨干網、省域網、區域網與信息平臺(以下簡稱“三網一平臺”)為主架構的供銷合作社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
對于全國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將圍繞“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結合農產品產業布局,選擇農產品冷鏈物流亟須發展,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比較集中,供銷合作社發展條件較好的節點城市,采取改造與新建相結合、自建與共享相補充等方式,組織實施“612”工程:在農產品主產區,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依托供銷合作社系統縣域城鄉融合綜合服務平臺,建設600個縣域產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每個中心帶動多個田頭保鮮倉,形成縣、鄉、村三級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在農產品重要集散地區,圍繞節點城市和供銷合作社系統年交易額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建設100個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基地;在銷地,依據消費特點和需求,依托供銷合作社系統連鎖超市、農產品市場和電商平臺等流通企業,建設200個以中央廚房、生鮮電商等業務為重點的城市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
此外,《規劃》明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開展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建立全系統冷鏈物流發展運行機制,培育壯大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加強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強化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基地輻射功能,推進農產品銷地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冷鏈物流經營服務水平,促進城鄉冷鏈網絡雙向融合,加快冷鏈物流科技標準應用和品牌建設,著力推進“三網一平臺”建設。
分級聯動助力發展
想讓農產品走得更遠,農戶的效益更好,冷鏈系統需完善,冷鏈物流配套必須跟上。
據了解,各省級供銷合作社立足自身流通網絡基礎和優勢,依據地方區域規劃布局和本系統“十四五”規劃,結合區域農產品流通特點和消費需求,在組織實施“612”工程區域項目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布局省域冷鏈物流設施,培育農產品流通企業,創新農產品經營方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構建各具特點的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冷鏈物流省域網。
與此同時,《規劃》提出的重點建設600個縣域產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每個中心帶動多個田間地頭保鮮倉,形成縣鄉村三級冷鏈物流服務網絡,這種聯動機制,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經有了先行先試的做法。
正月里,江西贛州信豐縣古陂鎮種菜大戶賴煥華就忙著再蓋兩個大棚,把產量再提高一倍,讓他這么有信心的是,今年地頭有了小冷庫。省市縣供銷社投資建設了300多個城鄉保鮮倉,賴煥華就是首批受益的農戶。
江西信豐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基地之一,每天外調的蔬菜有20萬斤。江西省投資135億元,在農產品主產區建設大型冷鏈物流中心,并在生產基地重點輻射的鄉鎮、村莊聯動建設田頭保鮮倉。
……
此外,依據農產品區域流通和消費特點,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各省級供銷合作社、省級供銷合作社間、社有企業間通過共同實施“612”工程,建立區域會商聯動機制,增強上下聯合、橫向聯動,促進骨干網與省域網、省域網與省域網間融合對接,有效整合資源,提高系統冷鏈物流資源利用率;圍繞服務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形成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七個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冷鏈物流區域網。
前景廣闊潛力無限
中國現代農產品儲存和保鮮技術始于上世紀初。自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以來,它逐漸應用于新鮮農產品的產后加工、儲存和運輸。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產品儲存保鮮技術發展迅速,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迅速。中國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的主要國家。目前,蔬菜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肉類產量占30%,家禽、雞蛋和水產品產量占40%。
近年來,我國新鮮農產品產量迅速增長,每年約4億噸新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冷鏈物流比例逐漸增加。目前,我國水果、蔬菜、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23%、40%,冷鏈物流規模迅速增長。目前,我國有近2萬個冷藏庫,總冷藏容量880萬噸,其中冷藏容量140萬噸,冷藏容量740萬噸;機械冷藏列車1910輛,機械冷藏車2萬輛,冷藏船噸位10萬噸,年集裝箱生產能力100萬標準箱。
如今,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出現了新的商業形式和新的模式。隨著電子商務、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出現了智能微型蔬菜市場、新社區O2O、冷鏈住宅配送等新形式,快速發展,出現了加工龍頭企業直銷冷鏈物流模式、批發市場或第三方物流企業主導冷鏈物流模式,形成了多種模式共存、互補的發展模式。
隨著物流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出臺,對冷鏈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將增加,農產品冷鏈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開放。
未來,政策的加持將繼續支持和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加生產和收入。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一般應進行分揀、包裝、倉儲、冷鏈、物流和深加工。在發達國家,蔬菜物流始終處于所需的低溫條件,形成冷鏈,即田間采摘-預冷庫-冷藏車運輸-批發站-可選購物中心-消費者冰箱,銷售價格較高,損失率僅為2%左右。從單點運營到網絡布局,從單一服務到綜合服務,從國內到國際,從線下到線下。冷鏈物流作為一個戰略、基礎、增長型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改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