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一艘載滿泰國進口原片玻璃的貨船緩緩駛入云池港碼頭。與此同時,宜昌南玻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收到了宜昌海關的放行消息,實現“船邊直提”。
傳統通關模式下,進口貨物運抵宜昌港口后企業才能辦理海關申報,經宜昌海關審核、查驗后,再憑放行信息提貨,走完全部流程至少需要3天時間。
“原片玻璃每月至少進口3批,累計滯留9天,一年就是108天。”宜昌南玻顯示器件有限公司報關員李偉粗略核算了過去每年進口該貨物所需的通關時間成本。
優化通關流程,7月21日,宜昌市印發《營造更優環境落實惠企政策加快疫后重振責任清單》后,宜昌海關第一時間選擇具有代表性進口企業,推廣應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并實行“提前申報”和“通關+物流并聯作業”。
8月7日,貨物一運抵武漢,李偉就登錄中國(湖北·宜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前進行申報,并上傳相關材料。
系統自動對接海關、海事、理貨公司等,辦理轉關單、運抵報告、報關單、查驗通知書等7份通關必需的材料。“過去,這些材料全部要現場辦理。”李偉告訴記者,但這次,全流程無紙化操作,她足不出戶就辦結了通關業務。
與通關同步進行的還有物流并聯作業。16日,貨物運抵宜昌后,云池港的風險判斷系統對貨物進行識別,判定貨物無需另外查驗后,直接發送放行指令,實現“秒放”。
“對屬于法定檢驗、抽批查驗的貨物,海關也會第一時間查驗、放行,盡可能地減少企業的等待時間和運輸成本。”宜昌海關查檢科科長張明表示。
提高口岸效率,節約的不僅是時間成本、運輸成本,更為企業爭取了國際貿易的主動權。
“我們為客戶代理進口的貨物,價格浮動較大,錯過好行情,一天就可能損失大幾萬。”中農云倉物流(宜昌)有限公司市場商務部負責人李楚良告訴記者,現在“分分鐘”通關,客戶就能搶占先機,爭取更大利潤。
下一步,宜昌海關在全市推廣“提前申報”和“通關+物流并聯作業”,讓更多進口企業享受“船邊直提”,同時,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出口企業試點“出口直放”,助力宜昌外向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