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操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成人资源-狠狠乱-国产一级高清视频|www.sxlyhzp.com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再遠也不叫事兒!中國冷鏈物流迎來發展新機遇!
發布時間:2021-12-22
  關于《“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介紹,規劃結合中國國情和冷鏈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實際,圍繞“6+1”重點品類,包括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乳品、速凍食品等生鮮食品,以及疫苗等醫藥產品,聚焦制約冷鏈物流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痛點難點卡點問題,對“十四五”時期冷鏈物流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是推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系統指引。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工作委員會商貿物流與供應鏈智庫專家洪濤表示,規劃從頂層設計出發,考慮了全局性,在貫徹落實過程中也要考慮協調性。“冷鏈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各部門間如果無法相互協調與配合,就不可能產生效益。”

 

 

  “中國冷鏈物流發展要注意避免‘大而全’‘小而全’。”洪濤直言,中國冷鏈物流在發展過程中并不缺資源,而是缺整合。“在新時期,我們應避免冷鏈物流的趨同投資、重復建設,應注重冷鏈物流的體系建設、系統建設,從而使其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補齊冷鏈短板,助農產品“鮮”行

 

 

  農產品流通關乎基礎民生保障,在保供穩價、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規劃中,不少內容涉及促進農產品上行和高品質生鮮消費品下行等相關任務,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任督二脈”將被打通,將進一步促進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商務部始終高度重視流通領域冷鏈發展工作。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李剛表示,截至目前,商務部已累計支持新增冷庫庫容600余萬噸,全國超過70%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有冷鏈設施。

 

 

  “盡管已取得明顯進步,但中國與發達國家80%~100%的平均冷鏈流通率、5%以下的腐損率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中國冷鏈物流缺的是鏈條、體系。”洪濤直言,當前農產品物流面臨的問題是“成本高、效益低、服務差”。

 

 

  針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及成本等痛點,規劃提出“到2025年,肉類、果蔬、水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分別達到85%、30%、85%”的目標。

 

 

  上述目標如何實現?“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消費能力,讓農民和市民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鄉村振興和發展縣域商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李剛表示,商務部將加快補齊冷鏈設施短板作為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不斷完善農產品市場網絡,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信息化、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水平。

 

 

  洪濤則從政策引導角度提出建議。他認為,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是提升農產品冷鏈流通率的關鍵。需要政府部門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整體性建設,強化引導性投資、示范性投資。同時,要重視科技創新,引導推廣新信息技術在農產品冷鏈物流領域的應用;進一步采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科技,使信息渠道、信息采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更加科學、準確、安全;完善農產品流通信息預警體系,提高市場調控和公共信息服務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等。

 

 

  科技賦能,未來的冷鏈物流更智慧

 

 

  全面建成現代冷鏈物流體系離不開創新發展。規劃提出,要推進冷鏈物流全流程創新,其中包括提高智能化發展水平。

 

 

  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推動冷鏈基礎設施智慧化升級,另一方面要加強冷鏈智能技術裝備應用。

 

 

  “冷鏈物流行業規模的擴大、發展質量的提高、創新步伐的加快、市場主體的增長、基礎作用的發揮都離不開科技的貢獻。”洪濤表示,根據規劃,到2025年,肉類、果蔬、水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分別達到85%、30%、85%,這就需要加大科技創新力量,推動冷鏈物流向智能化以及數字化、綠色化發展。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亦表示,加快推進冷鏈物流建設需要提升智能化水平,如加強冷鏈物流體系信息化轉型,運用專業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來建立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檔案,科學地整合生產、分銷、倉儲運輸、配送等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提高整體效率,實現冷鏈運輸管理的透明化一體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有關市場主體已在推動冷鏈物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當前中國冷鏈物流發展還需著力提升設施設備技術水平,健全全程溫控體系,優化運輸組織模式。”京東冷鏈規劃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確保生鮮產品快速、安全抵達消費者餐桌,京東冷鏈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冷鏈服務平臺,基于機器人、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構建供應鏈業務與數據平臺,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技術標準的建立及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