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實施了《“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國將建成“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
“我們將重點布局600個縣域產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100個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基地。”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經濟發展與改革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馬繼紅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
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向記者表示,將建成首批17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相關細節正在討論之中。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公布
在生鮮農產品的加工、運輸、儲藏等過程中,需要冷鏈物流來保持低溫,同時疫苗、生物制劑和精密醫療儀器同樣需要冷鏈物流來保障運輸質量。
一家大型電商平臺的特藥部門人士告訴記者,“一些昂貴藥品的運輸,需要全程冷鏈物流,能有靠譜的冷鏈物流的企業非常少。”
記者了解到,一盒4毫升左右的藥物,做到全程冷鏈物流,包括轉運階段的溫度監控,從杭州到北京,需要接近一周的時間,同時4毫升藥物的運費高達380元。雖然運費昂貴,但是能達到相關運輸水準的快遞企業,只有一兩家。
未來,隨著國家對冷鏈物流的政策和資金投入的增加,這種態勢將會得到扭轉。
《規劃》把高標準冷鏈物流建設提上了日程。
《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基本建成符合我國國情和產業結構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冷鏈物流體系,調節農產品跨季節供需、支撐冷鏈產品跨區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顯著增強。
未來全國的冷鏈運輸構架是建設成“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
其中,“四橫”指北部、魯陜藏、長江、南部四大通道,“四縱”指西部、二廣、京鄂閩、東部沿海四大通道,通過“四橫四縱”串接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形成內外聯通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的“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
張江波表示,未來將關注“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補齊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形成高效銜接的三級冷鏈物流節點。
他認為,通過上述幾方面協同推進,將有效推動冷鏈物流形成網絡規模經濟效應,拓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促進冷鏈物流提質、增效、降本,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增收,支撐城鄉居民消費升級,保障食品藥品消費安全,提高冷鏈惠民水平,改善社會民生。
全國供銷合作社將承擔主要任務
《規劃》中專門設立了“供銷系統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行動”專欄,明確了供銷合作總社在冷鏈物流建設中的責任,并要求省級人民政府參加建設。
當記者詢問未來全國供銷合作社將擔負起的責任和具體措施時,馬繼紅表示,統籌推進全系統骨干網建設。在農產品主產區,對接國家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結合供銷合作社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重點布局600個縣域產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按照一個中心帶動N個田頭保鮮倉的模式,提高農產品采后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
馬繼紅還表示,“在消費集中地區,對接國家銷地冷鏈集配中心,重點建設200個城市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開展中央廚房、生鮮電商、集采集配等業務;在重要集散地,重點建設100個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基地,推動有條件的樞紐基地打造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服務小農戶
據了解,目前,供銷社全系統擁有冷鏈設施的企業2600多家,冷庫總庫容近600萬噸。
據了解,目前全國供銷社正在編制供銷合作社系統“十四五”公共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專項規劃。
“農產品冷鏈物流關系基礎民生保障,具有準公共特征。基于這個定位,供銷合作社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服務對象重點是小農戶及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同時為政府宏觀調控、應急保供提供支撐,兼具經營性和公益性的特點。網絡建設目的是貫通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環節、全過程。規劃將按照政府支持、市場運作、資源整合、開放共享的原則,采取改造與新建相結合、自建與合作相補充等方式。”馬繼紅向記者表示。
圍繞國家發改委推進建設的“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馬繼紅還表示,“將抓好省域網建設。由省級供銷合作社統籌推進,因地制宜建設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省域網。”
此外,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將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推動省域網之間的融合對接和協同發展,形成區域網。
馬繼紅對記者說,通過以上舉措,“力爭到2025年,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公共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基本形成,服務城鄉居民冷鏈物流需求、帶動農產品上行能力顯著增強,為助力全國冷鏈物流發展貢獻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