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操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成人资源-狠狠乱-国产一级高清视频|www.sxlyhzp.com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媒體報道
京東、阿里提早“占座”,智慧物流市場價值萬億,只等東風吹起
發布時間:2019-02-16
消息來源:i黑馬
 
物流,算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行業。雖然在古代并沒有物流這一詞匯,但實際上卻已經出現了類似的工作。
 
華夏“物流史”有3000年,秦修大道以保障文書能快速傳遞,上令下達。唐朝時候,李白的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述了玄宗為楊貴妃專門設置的“水果綠色通道”。可以看出,古時候的物流大抵具備三大特色,即官用為主、專人專用以及速度為王。
 
就物流產業變革的角度而言,古時物流的運力和速度主要依仗于封建王朝的國家財力、人力、物力,包含了人員管理、國家經濟的運行、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力等。比如交通閉塞、工具落后的古時,雙腳走路一天不過百里,即便是神行太保戴宗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將文書傳遞。而隨著馬匹、信鴿、鏢局的出現,物流又呈現出另外一番景象。
 
時間來到近代,自動化開始出現在物流行業當中。20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了第一個自動化立體庫。運輸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也由人力、馬匹換成了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
 
現如今,智慧物流興起,在新興的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駕駛等技術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催生的新商業模式共同促進下,物流行業又一次迎來變革。
 
智慧物流,脫胎于科技
 
在萬物智聯的時代,物聯網連接硬件,“大腦”賦能萬物已經成為司空見慣之事,然而,在傳統的物流行業前加上智慧二字,卻也多少難以明白它的高明之處,智慧物流到底又是什么?
 
智慧物流即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最早是由IBM提出。2009年12月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華夏物聯網、《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部聯合提出概念。
 
官方解釋為,指通過智能硬件、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與手段,以提高物流系統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提升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
 
實質上就是以物聯網為萬物互聯的基礎,使物品通過互聯實現信息互通,通過大數據的信息匯聚和分析能力做出更科學的決策,利用更高級別的分析手段——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手段等,使物流自動化、無人化、數據化、智能化,從而實現物質快速、高效、通暢的運轉,幫助行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整合社會資源。
 
總結之下,智慧物流既是物質的流動也是信息的集中。
 
推動智慧物流發展的因素
 
在國內,物流行業經歷40年的發展終于與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主要得益于人口紅利、政策紅利、科技紅利等多種因素交互影響。在貿易全球化的推動下,物流行業逐漸沒有了國家的界限,任何國家的產品都可以通過輪船、飛機、鐵路等緊密連接,形成了“物流的全球化”。
 
全球化下,物流行業的萬億市場。據多份報告顯示,2016年以前國內智慧物流的市場規模僅幾千億元,而2025年將達到萬億元的規模。普洛斯戰略顧問董中浪更是直言,物流產業的規模之大,幾乎沒有幾個產業可以比擬,僅國內市場就達13萬億,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政策支持,物流智能化成趨勢。物流行業是國家經濟支撐性產業,據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2018上半年中國智慧物流行業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4-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例從16.6%降至14.6%,智能化帶來的高效率、低成本使得物流資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但與發達國家的10%相比卻還有很大差距。
 
2015年以來,各級政府機構相繼出臺了鼓勵性政策來引導物流朝著智慧化、智能化發展。比如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降低中國批發零售企業物流費用率的指導等。
 
新商業模式,物流要有新要求。科技紅利加上人口紅利誕生了一批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公司。電商可謂給物流行業增添了新的動力,自07年以來,電商帶動的物流行業一直呈現高速增長的勢頭,最近幾年電商雙十一購物節屢創紀錄,其表現讓人嘆為觀止。
 
未來新零售形勢之下,線上服務與線下體驗相融合,生產從過去的制造驅動、渠道驅動逐漸變成了消費者驅動,整個產業鏈也將被重構。企業將利用消費者所產生的數據更加合理的優化庫存,消費者訴求直達廠家,個性化成為新趨勢,物流的需求也將面臨進一步升級。
 
相關技術成熟,智慧物流有支持。智慧物流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在倉儲、運輸、配送以及末端等整個物流環節中,包括無人駕駛、機器人、自動化、3D打印、人工智能等在內的多種技術都有所應用。
 
在儲存倉內,就有包括AGV、無人叉車、貨架穿梭車、分揀機器人等在內的自動化設備,依靠“大腦”控制的操作系統被用于倉內貨物的搬運、分揀、上架等,從而幫助倉儲內部進行高效的自動化管理,減少人力成本。
 
在運輸方面,運用諸如無線射頻、物聯網等技術,與海、陸、空多種運輸模式、工具結合,通過平臺的管理能力對物流數據進行處理,實時對運輸工具狀態進行監測,并通過精確分析,合理分配配送資源。
 
在配送方面,無人機/無人車技術完美替代人力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末端智能儲存柜代替接收者完成貨品從發貨、配送到接收的最后閉環。
 
京東、阿里的物流之路
 
亞馬遜、沃爾瑪、京東等公司是披著零售外衣的物流公司,而未來最好的物流公司也一定是科技公司,比如阿里巴巴和京東。在國內,這兩家電商幾乎占據著中國電商界80%的市場份額,而在物流這一方面,兩家在布局上有著千差萬別,卻在實力上也難分伯仲。
 
京東物流
 
京東最為人樂道的兩個身份,一是電商,二是物流。京東是國內電商中最早投資建設物流的企業之一,2014年京東緊隨亞馬遜布局倉內機器人技術,同年京東第一代倉儲機器人投入“亞洲一號”系列倉庫中。2016年,京東成立X事業部,開始接手機器人項目的研發工作,組建無人倉團隊,開發出SHUTTLE貨架穿梭車、DELTA型分揀機器人、六軸機器人6-AXIS等多種型號機器人,形成一套以“全自動倉儲+大數據”為基礎的智慧物流體系。2017年,京東物流部門正式從京東分離出來,成立了京東物流子集團。
 
劉強東一直認為京東不是單純的互聯網公司,而是要打造一家以技術見長的科技公司,而物流便是其力排眾議后的重要戰略布局。劉強東曾表示未來幾年,京東物流將在包括土地、房地產、硬軟件設備等方面進行資產投入,同時也將更加注重最新物流技術的投資。
 
京東2018年僅前三季度的科研投入就為86.4億元,比2017全年總投入多出近20億元,全年總投入超過百億。在京東物流方面:
 
倉儲方面亮相多種不同型號的機器人,承擔貨物搬運、分揀、上架、包裝等任務,實現了倉內無人化運營;
 
在運輸方面先后研發無人貨車、L4級別自動駕駛的重型卡車等。去年九月份,京東還提出類似馬斯克地下真空運輸管道的物流管道網絡的想法;
 
在配送方面,京東已經實現了“無人配送站+無人機/無人車”的全場景配送模式。
 
阿里菜鳥網絡
 
阿里菜鳥是電商投資物流企業中的后起之秀,相比京東,阿里的起點實在太晚。2013年5月,阿里才開始搭建菜鳥智能物流骨干網。原因是當年馬云爸爸可是親口說過阿里和淘寶絕不會做物流行業,然而,馬云也沒逃出“真香定律”。此后阿里在17年9月增持了菜鳥網絡的股份,達到51%。2018年5月31日,馬云在“主動參加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示,“沒有新物流就沒有新零售,沒有新制造。物流業是制造業中的服務業,是服務業中的制造業,菜鳥將全力以赴建立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阿里巴巴和菜鳥將投資上千億元來做這件事情。”
 
為了保持“高姿態”,說著不做物流的阿里把菜鳥定位在“腦力服務”上。如果說京東建立了“全國最快,體驗最佳的”的B2C物流體系,菜鳥則做了物流行業的服務者,繼續保持自己在大數據、“大腦”方面的優勢,建立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大的B2B物流體系。
 
2018年阿里巴巴正式入局物聯網,同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啟動物流IoT戰略加大了園區,倉儲方面的投入。菜鳥ET物流實驗室宣布了名為“駝峰”的無人物流計劃,計劃聯合包括一汽大眾、北航無人機團隊等多家單位共同加大不同物流配送場景下的無人化解決方案和產品。會上,阿里菜鳥還發布了全球首款應用固態激光雷達的無人物流車G Plus,組成由無人機、無人車構成的配送矩陣。
 
當然,菜鳥網絡最為倚重的還有阿里從事電商所累計的大數據優勢,搭建智能化的物流平臺和指揮倉儲中心,利用合作伙伴的能力(三通一達),為客戶提供最優物流方案,您也可以將其理解為生態玩法。
 
盡管京東、菜鳥在智慧物流的布局上有諸多差異,但不難看出,巨頭入局物流行業已經充分證明了這個行業未來的前景以及地位。除此外,物流從業者中,像順豐、德邦等公司,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如曠視,資產提供方中如普洛斯等也都在積極進行智慧物流的布局。
 
寫在最后
 
如今,國內人口紅利在衰退,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技術與傳統行業正進行猛烈的碰撞,試圖擦出新的火花。像物流行業這樣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正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智慧物流概念的提出,使信息流與物質快速運轉相結合,推動物流行業向著更低成本、更加高效和更好方向發展。在未來,智慧物流勢必會成為相關企業在物聯網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