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縣依長江抱洞庭,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是長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2022年,岳陽縣被列為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整縣推進試點縣。該縣緊抓政策機遇,及時成立領導小組,編制項目實施、資金使用及驗收方案,廣泛開展相關政策宣傳,適時開展項目申報、建設等培訓,成立技術服務組對項目建設進行實地指導,快速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項目建設。
在該縣麻塘辦事處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6100立方米的冷鮮庫里,儲存的50萬斤鮮蘿卜放置整齊,白白凈凈。這些當地優質的鮮蘿卜錯峰進入市場,每斤能多賣0.25元,實現優質優價。
園區負責人付建春說:“由縣農業農村局主導,岳陽縣麻塘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岳陽縣鵬程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多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聯合建設的集蔬菜水果清洗、分揀、包裝、冷藏儲存、物流、銷售于一體的農產品產地集配項目,是蔬菜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實際幫助了園區很多,因為我們去年種植了1200畝左右的蘿卜,還幫周邊農民儲存了一部分蘿卜,大概儲存了有120萬斤左右。”
冷鏈設施建設向田頭市場、鄉鎮產地市場聚集,看點在哪里?早春時節,記者跟隨該縣農業農村局干部許葵走進黃沙街鎮大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建設的預冷庫,只見近900立方米的空間內,4套溫控設備整齊排列,就像一個超大“冰箱”。科技加持,減少農產品對自然因素的依賴,實現溫度濕度可控,真是令人嘖嘖稱贊。大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員董光輝說:“依托項目扶持建起的冷鮮庫,就像有了‘田間冰箱’,不僅有利于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也極大地方便了周邊農戶第一時間儲存農產品,解決了農戶的蔬菜、水果因集中上市面臨的賣難問題,可以錯時銷售,賣上好價錢,從而帶動農戶依托特色產業實現增收。”
隨著一批田間冷庫的建成,全縣鮮活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能力提升,實現鮮活農產品“運得出、供得上”。截至目前,岳陽縣已有80家經營主體建設了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分布在全縣各鄉鎮(農場)、41個行政村。主要用于果菜茶等農產品的冷藏保鮮,助推當地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田間冰箱”有效解決了產品從田間進入市場、從農品變為商品銜接轉換關鍵環節問題。作為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整縣推進試點縣,岳陽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做到了執行標準不走樣、嚴格程序不變通、確保安全不放松。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加快糧食烘干、農產品產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該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斌表示,我們借助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項目實施契機,通過合理集中新建一批田間小型冷藏保鮮設施、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培育一批運營服務主體,創新一批運營服務模式,推廣一批冷鏈物流標準,打造一批產地冷鏈物流服務品牌和農產品品牌,已經形成了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