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蜂擁而入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鵝”效應下,外資大舉進入物流領域,物流領域再次成為外資的新投資熱點。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物流地產領域發生了至少8起投資。
1月,新宜中國與英聯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位于中國門戶城市的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金額約2億美元;同月,ESR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成立合資經營企業,總投資金額約5億美元。
3月,亞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對樂歌集團多數股權的收購,以發展其物流平臺。
4月,領盛宣布完成中國物流基金首期6.81億美元募集;同月,世邦魏理仕環球投資與樂歌集團宣布完成55億元的CBRE LOGOS中國物流基金募集。
5月,新宜中國引入戰略投資人摩根資產管理,雙方共投6億美元成立物流合資平臺。
6月,萬緯物流首期純權益型類REITs在深交所掛牌,此次發行的首期類REITs規模為5.732億元,產品期限為3+3+2年。
8月,宇培集團成功發行5.3億元物流倉儲設施類CMBS。
新經濟成為“座上賓”
截至2020年上半年,中國物流地產市場總供應量超過6000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5%;平均凈有效租金達1.06元/平方米/天,租金同比略有下滑,主要由于核心城市土地供應愈發收緊,新增供應主要位于非核心區域從而租金報價較低。
上半年,中國物流地產市場總供應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6%,全國總出租率達85%。
華北物流地產市場方面,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北京物流地產市場總供應量約241萬平方米,平均租金達1.73元/平方米/天,出租率達95%;天津總供應量約462萬平方米,平均租金達0.97元/平方米/天,出租率達86%;廊坊總供應量約46萬平方米,平均租金達1.27元/平方米/天,出租率達95%。
2020年以來,華北物流市場代表成交客戶包括順豐、快客、伊利、豐田物流、三只松鼠和鍋圈等,這些新經濟公司在天津、廊坊等城市新增超過10000平方米的倉儲面積。
據了解,在北京物流地產市場中,順義區的租金最貴,單位項目的租金已經超過2元/平方米/天。
高力報告顯示,除了北上廣深,廣東的江門、惠州、中山,福建的漳州、泉州,浙江的溫州、金華,山東的青島、濟南,河南鄭州,河北廊坊,黑龍江的哈爾濱以及上海周邊城市等是最近幾年比較熱門的物流城市。
產業及工業地產華北區董事吳濤指出,今年以來租戶呈現以下七點變化趨勢:第一,包括每日優鮮、德邦等企業都開始布局自建物流倉儲項目;第二,電商巨頭商業模式轉型;第三,前置倉崛起;第四,租戶對高標倉的認可度不斷攀升;第五,冷鏈倉儲需求持續增長;第六,垂直電商需求不斷增長;第七,租戶租賃決策流程加快。
高標倉需求飆升
針對高標倉的需求飆升,吳濤在現場解釋道,十幾年前,如果你去租一個高標倉大家會把你當怪物看,但是現在大家漸漸意識到,高標倉可能它的價格會貴一些,但高標倉的高度足夠高、地面承重足夠大,可以提高租戶的使用率。
此外,垂直領域專業電商蓬勃發展,生鮮類電商美菜網、本來生活,社交電商拼多多,內容電商快手、抖音、小紅書,汽配電商汽車之家、途虎養車等也開始進入到租賃市場。
“電商物流的倉儲需求呈顯著增長,短期內,這些商家還是會以租賃倉庫為主,但未來當他們發展的足夠壯大,不排除他們像菜鳥、京東一樣,也開始自己買地建倉庫。”吳濤稱。
未來物流倉儲項目會發生哪些變化?
吳濤指出,因為土地集約,多層庫將逐步成為市場主流,多層坡道庫也會有更多的發展,在園區里會有一些配套的綜合樓,此外,具備高規格的建設標準、節能環保、用戶友好性能提升、智能化等性能的倉儲項目將在未來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