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大省,四川農產品不僅體量大而且種類豐富,冷鏈設施缺口帶來的農產品流通環節高損耗、農業生產主體銷售困境愈發凸顯,補齊冷鏈物流短板迫在眉睫。近年來,在中央和省級項目助力下,四川僅2020-2021年就新(改擴)建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項目1700余個,新增庫容75萬噸。
“銷售時間延長一個月,芒果身價翻一番!”說起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的好處,攀枝花市仁和區務本鄉葩地村果農徐慶國贊不絕口。作為去年四川5個整縣推進的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項目試點縣之一,35個冷藏保鮮項目帶來的超萬噸新增靜態庫容讓仁和晚熟芒果產業更加從容。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可使農產品平均延長上市期45天左右,腐損率降低5%以上,價差助農增收10%以上,使生產者在流通環節逐漸贏得主動權。為確保項目落地落實,四川堅持省市縣三級聯動,構建了系統推進機制;圍繞“錢、地、電”3大要素,構建項目支持體系;從“需求、服務、標準”3個維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作為直接操盤手,各項目縣根據自身產業實際,因地制宜科學高效推進項目實施,如金堂縣探索“區域雙中心+多節點”建設模式,新建冷藏設施110座,配套地磅、水果清洗、分選等設施設備30余套,初步形成“一村一庫”的現代農業冷鏈物流體系;閬中市出臺土地、水電、社會化服務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全力確保建設項目的用地用電用水;南江縣創新閑置資產盤活模式,積極引導項目業主易地建設,通過租賃、流轉等方式,利用村集體閑置建設用地,在解決項目用地的同時,有效盤活了村級閑置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