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冷鏈食品時,應到正規超市或市場選購,正確佩戴口罩,與人群保持安全距離。采購新鮮食材,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食品標簽內容,保證食品在保質期內。選擇三證齊全的進口冷鏈食品,包括《海關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采購時盡量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避免用不干凈的手觸摸口、眼、鼻。
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后,應先消毒、后洗手、防飛濺、查周邊、高溫洗、速處理。在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時,應首先對外包裝表面進行消毒,隨后進行手部清潔與消毒。處理外包裝時,要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在烹飪生鮮冷鏈食品時,首先處理食材前要洗手,做到生熟分開。處理生鮮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應單獨放置,及時清洗、消毒,避免與處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其次,海鮮及肉類生鮮食品放置冰箱冷凍室保存,不要存放過長時間,與熟食要分層存放。加工烹調應做到燒熟煮透,盡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后直接食用海鮮。一旦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及時到發熱門診就醫,并主動告知食用時間、食物種類和食物來源等信息,以助診療。
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后,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可配合手消毒液,效果更佳。及時清洗可能接觸冷凍食品的炊具,清洗時應防止飛濺。刀、砧板可以用開水燙煮,用60℃以上的水浸泡一段時間,干后可以噴75%的酒精或者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案臺也可以考慮用酒精、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
疾控專家表示,冷鏈食品總體陽性率很低,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而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中的消毒就是針對包裝表面的消毒。此外,核酸檢測陽性不一定代表它具有傳染性,消毒是滅活病毒,不是破壞核酸,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來都可能是陽性,不用過度緊張。從流行病學溯源分析來看,感染人群是特定環境下反復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的高風險人群,比如搬運工等。目前還未發現因消費者接觸食品和外包裝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病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