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來看,日本第二大快遞集團,日本佐川急便母公司SG控股公司市值最高,已經達到1.56萬億,這意味著超過100%的增長。相比而言,總部位于美國格林威治的XPO物流公司市值78.5億美元,代表著7.09%漲幅。
最近,英國金融科技公司Buyshares做了詳細的分析,該公司的數據非常清晰地表明,很多物流公司在疫情期間基本都賺了個盤滿缽滿,這與大多數行業受到嚴重打擊截然相反。在疫情初期,全球大范圍的公司關張,全民禁足持續了數月,原材料短缺的同時還要考慮保證員工的身心健康,保護消費者健康。與之相比,物流公司直接受益于疫情的影響。
雖然不是每家物流公司都在這一波疫情后都幸運的實現業績暴漲,但物流的恢復速度之快,超過很多受災深重的行業。歐洲一家郵輪公司高層對我表示,目前郵輪作為休閑旅游遲遲無法恢復業務,但是集團下的貨運業務已經恢復了八成,業務恢復速度快,現金流穩定,極大拉動了整個集團的業績。
作為價值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物流公司輔助了貿易和商業活動,保證貨物可以正常抵達。疫情對于物流和交通的正常運營都帶來了威脅,所以導致疫情爆發之初物流相關股票價格狂跌,但是很快人們就意識到物流業的需求依然穩定——當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外出頻率極大減少之時,消費者依靠物流公司遞送基礎貨物。之后,物流業相關個股價格反彈,遞送公司的角色也變得至關重要,最終導致物流公司市值激增。
從對待疫情的角度,物流公司與其他公司一樣面臨著同樣的挑戰,他們也采取了諸多安全措施,例如一些物流公司必須重新安排值班表和倉庫的安排,以保證安全距離,并同時還要給受影響的工人支付薪資上的支持。這還不算諸多物流公司在歐洲各國禁足期間受到政府監管的限制,要在缺貨嚴重的同時重新調整對配送中心的貨品配送安排。
很顯然,面向未來物流服務和遞送模式都需要作出不斷的改變,以滿足健康和安全的需求。目前交通與物流產業已經實現了長達十多年的業績增長,現在市場總量超過3000億美元,并仍在增長軌道上。物流業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數字變革,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
“例如,現在消費者對于靈活和敏捷性要求增高,希望貨品可以實現快速遞送。例如,空運可以實現快速遞送,但并不利于可持續定。而日益復雜的供應商網絡,國際貿易帶來供應鏈的問題,這又帶來更大的風險,遞送延時,甚至有喪失信用度的風險。現在物流業對于數字化的運用還有很大的空間。”Lux研究咨詢公司分析師Harshit Sharma表示。
在他看來,傳統的物流公司需要找尋新的商業模式,輕資產化。當電子商務快速增長時,這一板塊的競爭也同時加劇,很多領先行業的公司都在對“垂直物流”作出投入,以實現競爭性優勢,并讓競爭可以走出地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