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4-20
4月11日,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點擊查看《意見》全文)。《意見》從著力完善冷鏈運輸基礎設施,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創新運輸服務模式,健全冷鏈運輸監管體系等多個方面,對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指導,力求推進冷鏈運輸暢通高效、智慧便捷、安全規范發展。為保障食品流通安全、減少食品流通環節浪費、推動消費升級和培育新增長點、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要求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網絡。首先是優化樞紐港站冷鏈設施布局。結合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建設,依托農產品優勢產區、重要集散地和主要銷區所在地貨運樞紐、主要港口、鐵路物流基地、樞紐機場,統籌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布局,推動鐵路專用線進入物流園區、港口碼頭,完善干支銜接、區域分撥、倉儲配送等冷鏈運輸服務功能,提升冷鏈運輸支撐保障能力。
第二,是完善產銷冷鏈運輸設施網絡。支持有條件的縣級物流中心和鄉鎮運輸服務站拓展冷鏈物流服務功能,為農產品產地預冷、冷藏保鮮、移動倉儲、低溫分揀等設施設備提供運營場所,改善農產品產地“最初一公里”冷鏈物流設施條件。依托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在冷鏈產品消費和中轉規模較大的城市,推進建設銷地冷鏈集配中心,研究設置冷鏈配送車輛卸貨臨時停車位,推動出臺冷鏈配送車輛便利通行政策,提升城市冷鏈配送服務質量。鼓勵生鮮電商、寄遞物流企業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等“最后一公里”設施建設力度,在社區、商業樓宇等設置智能冷鏈自提柜等,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意見》指出,要推動技術裝備創新升級。首先是推進冷鏈運輸工具專業化發展。加強冷鏈運輸車輛技術管理,冷鏈運輸車輛應當按規定配備符合標準要求的制冷和溫度監測設備,并保持功能良好。強化冷鏈運輸車輛相關標準引導作用,推廣應用多溫層、新能源冷鏈運輸車輛,支持城市冷鏈配送車輛安裝使用尾板。加快鐵路機械冷藏車更新升級,加大貨車軸端發電、機車供電、電網取電等技術攻關力度,研發和制造適應小批量、多批次、高時效運輸需求的鐵路冷藏車型。
第二,促進冷鏈運載單元標準化發展。推廣應用標準化周轉箱、托盤、籠車等運載單元以及冷藏集裝箱、蓄冷箱、保溫箱等單元化冷鏈載器具,提高帶板運輸比例。鼓勵企業研發應用適合果蔬等農產品的單元化包裝,推動冷鏈運輸全程“不倒托”“不拆箱”,減少運輸環節損耗。加強冷藏集裝箱檢驗檢測,大力發展國際海運標準冷藏集裝箱,推動和規范海運冷藏集裝箱在道路運輸等其他運輸方式中的使用。
第三,推廣應用智能化溫控設施設備。加強溫濕度監測設備、衛星定位裝置、視頻監控設備、電子圍欄等在冷鏈運輸車輛、保溫箱、集裝箱的推廣應用,鼓勵企業建立完善冷鏈運輸溫度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冷鏈運輸過程的溫濕度實時監測、自動調節、遠程控制等,促進冷鏈運輸上下游企業溫控信息共享,提升冷鏈運輸過程智能溫控管理水平。開展基于區塊鏈和物聯網的冷藏集裝箱港航服務提升行動,鼓勵重點海運企業安裝配備冷藏集裝箱物聯網設備,實現海運企業、代理企業、貨主等各方對冷藏集裝箱實時跟蹤、智能溫控、全程可溯。
對于創新運輸組織服務模式,《意見》要求創新冷鏈運輸組織模式。依托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積極推進冷鏈物流多式聯運發展。鼓勵鐵路企業開行冷鏈班列,推動冷鏈班列與冷鏈海運直達快線無縫銜接,積極發展“海運+冷鏈班列”海鐵聯運新模式。推動冷鏈陸空聯運發展,支持發展冷鮮航班和冷鏈卡車航班網絡,探索機場異地貨站模式,提升一體化組織服務能力。大力發展面向高端生鮮食品、醫藥產品的航空冷鏈物流,支持口岸機場建設具有國際貨運、冷鏈倉儲、報關、檢驗檢測檢疫等功能的航空貨運冷鏈物流服務通道,提升航空冷鏈運輸效率。
同時,培育冷鏈運輸骨干企業。組織開展冷鏈運輸服務品牌宣傳推廣工作,宣傳推廣服務優質、組織高效、安全規范的冷鏈運輸服務模式,打造一批知名冷鏈運輸服務品牌。引導冷鏈運輸企業加強與果蔬、水產、肉類等生產加工企業的聯盟合作,積極發展公路冷鏈專線、多溫區共同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水產品深加工+冷鏈運輸”等新模式。支持冷鏈物流企業建設網絡貨運平臺,優化整合產品、冷庫、冷鏈運輸車輛等資源,培育龍頭冷鏈物流企業,提升市場集中度。
另外,增強跨境冷鏈物流服務能力。支持國際物流企業通過合資合作、自建網絡、兼并收購等方式,延伸境外地面服務網絡,提升跨境冷鏈物流全程組織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冷鏈物流企業。推進國際物流企業與跨境電商平臺戰略合作,充分發揮海運在跨境冷鏈物流服務中的優勢作用,促進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提升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冷鏈物流服務水平,暢通亞歐陸路冷鏈物流通道。擴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海鐵聯運、國際鐵路聯運、國際道路冷鏈物流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