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南京市在省內率先建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制度,凡進入南京市場的進口冷鏈食品,必須在集中監管倉實施“批批檢、件件消”,才能進入市場,并保證全過程可追溯。截至目前,已攔截7批次涉疫食品。
“以往我們有相關的指南、意見等,這次以‘地方標準’的形式出臺規范,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的監管,阻斷疫情傳播風險。”規范起草人之一、江寧區市場監管局李冬祥介紹,規范總結了一年多來監管工作經驗,緊隨當前的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要求,細化了進口冷鏈食品全鏈條的流程和要求。
規范要求,所有進入南京的進口冷鏈食品,都要經過預約入場、入場消毒、采樣檢測、卸貨消毒、入倉暫存、裝貨出倉等流程。
所有入場車輛實行網上預約,通過“我的南京”填報人員、企業、車輛、食品等相關信息,預約審核通過后方可到達監管倉。車輛進行消毒后,方可進入等待區等待卸貨。
卸貨前,入場車輛進行車門消毒,對冷鏈食品進行消毒采樣和車輛采樣,隨后進行消毒卸貨。核酸檢測結果合格才可出庫,不合格的則按情況進行擴大檢測,根據檢測情況分類分級處置。
規范對采樣數量也作了明確規定,比如,對總件數小于100件的按總件數的3%抽?。?01—500件的按2%的比例抽取;501—1000件的按1%的比例抽??;超過1000件的按0.5%的比例抽取。
在人員管控方面,規范要求,對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實行閉環管理和輪班上崗制度。每輪上崗前,應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在崗期間,單人單間居住,不同批次人員分區域居住,非工作期間在各自居住房間內起居,避免聚集和外出活動,同時按要求進行高頻次核酸檢測。輪班離崗后,實施7天集中隔離休養觀察和7天居家健康監測。
李冬祥介紹,這是南京首個針對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管理規范的地方標準,適用于滿足當前新冠疫情防控需求設立的南京市集中監管倉的管理工作。接下來,將組織各方面認真貫徹實施規范,提高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并根據疫情防控新要求修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