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少數不法經營者為牟利,鋌而走險“花式”隱匿經營進口冷鏈食品,方法至少有3種:一是拆包裝銷售,將購進的進口冷鏈食品拆包后裝入國產冷鏈食品包裝箱,冒充國產食品銷售;二是不入冷庫銷售,天氣寒冷時,將進口冷鏈食品與其他商品一道放到倉庫、樓道等隱匿處,銷售時從隱匿處取出,不入冷庫躲避執法檢查;三是“庫外庫”銷售,將冷庫設在隱蔽和偏遠地方,少報或不報這些冷庫,將進口冷鏈食品隱匿其中。
這些隱匿經營的進口冷鏈食品,要么是走私入境的冷鏈食品,要么是檢驗檢疫報告、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報關單、監管倉出庫證明、冷鏈追溯碼等材料不全的進口冷鏈食品,且食品經營者經營時不建立進銷貨臺賬,存在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和疫情傳播風險,務必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強監管、防風險。
有關部門要全面鋪開查,既要常態化“地毯式”“過篩子”般檢查食品經營者冷庫和冰箱冰柜,對其登記造冊、動態更新,細查進口冷鏈食品進銷貨臺賬,一筆不漏,做到“門兒清”、底數清,謹防“庫外庫”和來源不明進口冷鏈食品情況;又要增加檢查食品經營者倉庫、樓道等隱蔽場所,讓不法經營者無處隱藏進口冷鏈食品。
同時,有關部門也要精準溯源,要聚焦鹵菜店、小吃店、燒烤店、小食雜店等重點場所,緊盯其肉制品進貨臺賬和肉制品售價,發現來源不明、售價明顯低于市場價的肉制品,要堅決追蹤溯源,精準排查風險隱患。
另外,有關部門還要借力共治共管,要摒棄單打獨斗思維,發揮群眾尤其是遍及鄉村的食品安全信息員、監督員等作用,引導其舉報隱蔽冷庫和違法經營進口冷鏈食品行為,對舉報線索深挖細查、件件有回音,并嚴格為舉報人保密,兌現獎勵,借力共治共管管控進口冷鏈食品安全。
只有食品經營者和冷庫貯存服務提供者切實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有關部門落實監管責任,杜絕不愿查、不會查、不真查,查不出、查不準、查不全等問題,并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將進口冷鏈食品存在的風險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