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在北京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據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介紹,將對涉疫場所相關冷鏈物品流向進行全面追溯,直至消費末端,對發現的風險產品一律下架封存,對相關人員、物品、環境開展核酸檢測。在此前一天的發布會上,也要求繼續開展冷鏈從業人員全面排查、風險點位全面排查,小藥店、小診所全面排查,重點風險人群全面篩查,堅決阻斷病毒隱匿傳播。把目光盯在冷鏈上,把精力用在冷鏈上,是因為冷鏈在這次疫情中是不折不扣地關鍵詞,也是切斷傳播鏈條的關鍵點。
“傳播鏈條基本清晰,已發現病例均直接或間接與冷鏈物品或相關從業人員有關。”梳理北京市衛健委公開的流調信息可以發現,1月15日以來北京市累計報告的75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中,超過40例為冷鏈從業人員,其中30多例與豐臺區西南郊冷庫相關聯,有的為冷庫管理員,有的經營冷鏈產品,多人日常生活工作有交集,包括共同居住、共同就餐、共用衛生間等。此外,北京本輪疫情外溢至山東濟南、山東聊城、山西大同、河北雄安、河北保定、河北廊坊、遼寧沈陽等4省7地的感染者也均有冷鏈接觸經歷。
事實上,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多次局地出現的輸入性疫情都與冷鏈有密切的關系,一次次敲響了加強冷鏈防疫的警鐘。從口岸到市場監管部門,從儲存冷庫到零售終端,北京逐步構建起一整套針對冷鏈的防控措施,在“外防輸入”關口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持續推廣應用“北京冷鏈”追溯平臺,對冷鏈的防控整體上是有力的,也是有效的。
但也必須看到,世界范圍里病毒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借由冷鏈輸入國內的風險始終存在。專家表示,“在低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下,被污染的冷鏈物品可能會成為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相關從業人員由于頻繁接觸高載量的被污染的冷鏈物品,若防護不當,存在著被感染風險,導致病毒的傳播。”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狡猾兇險的新冠病毒,外防輸入的巨大壓力,都提醒我們要堅決盯緊冷鏈,決不能在冷鏈防疫上掉鏈子。
就冷鏈防疫在此次疫情上暴露出的問題,北京已經有針對性地做出安排。比如迅速開展涉疫冷鏈貨物全鏈條排查,追查來源和流向,及時封存,防止病毒繼發傳播;對冷鏈行業從業人員及共同居住者全面排查,不漏一人;加強冷鏈貨物市場監管,加密冷鏈行業采樣檢測頻次;嚴禁進口冷鏈貨物與國內貨物混裝、混運、混存;對隱瞞來源、違法違規銷售等行為迅速立案,依法嚴肅處理;對商場、農貿市場等冷鏈末端加強篩查,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等。新春佳節臨近,冬奧開幕在即,冷鏈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摒棄僥幸心理,以把自己當成整個鏈條上最后一環的態度去防控,盡最大的努力排除隱患,把冷鏈傳播的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