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操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成人资源-狠狠乱-国产一级高清视频|www.sxlyhzp.com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借“稅”力 打造冷鏈物流龍頭企業
發布時間:2022-01-14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這是我國冷鏈物流領域第一份五年規劃。《規劃》對建設現代冷鏈物流體系作出全方位、系統性部署,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設100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目標,引起廣泛關注。

  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蓬勃發展,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超過3800億元,冷庫庫容近1.8億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約28.7萬輛,分別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

  與此同時,市場需求也與日俱增。為促進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提到要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著力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等舉措,這為冷鏈物流企業實現更大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從稅收角度看,國家在促進冷鏈物流發展方面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比如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對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或承租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按所屬土地等級適用稅額標準的50%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2023年12月31日前,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購置掛車可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隨著《規劃》的出臺,冷鏈物流企業有必要乘著行業發展的東風,增強稅收政策運用能力,借助稅收加速自身的轉型與創新,努力成長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結合筆者在實踐中了解的情況看,冷鏈物流企業要進一步做大做強,應秉持“專業化、規模化、網絡化”的理念,做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兩手抓,一方面注重充分用好稅收優惠政策,“賦能”轉型與創新的進程;另一方面強化涉稅風險防控,更好地保障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與落地。

  從技術角度看,要適應時代發展、滿足市場需求,冷鏈物流企業應積極研發和運用新型保鮮制冷技術、溫控技術等,來提高冷鏈運輸服務質量,積極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傳感器、電子標簽、物流機器人等技術和設備,提高冷鏈設施的數字化水平,打造智能化冷鏈倉,同時還應研發使用更優性能的保溫阻燃材料、綠色低碳的制冷劑等,提升綠色發展能力。

  進行這些研發創新必然要投入資金。冷鏈物流企業應充分運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等,借助稅收優惠增強資金實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術創新步伐。需要注意的是,實踐中物流企業對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越來越重視,而要想更好地通過高新認定、享受相應稅收優惠,物流企業需要特別關注高新收入的判定,從收入類型、發票種類、合同簽訂、關聯定價等角度充分證明高新收入與高新技術領域目錄的對應關系,避免在享受優惠時埋下隱患。

  在模式創新方面,冷鏈物流企業有必要積極嘗試跨界融合,比如可與生鮮食品商貿流通企業等加強合作,“向上”助力生產環節合理排產,“向下”促進流通環節更加順暢,上下融合打造“冷鏈物流+”的新生態。而在進行模式創新過程中,冷鏈物流企業也應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加強涉稅風險防控,例如在貨物運輸環節,冷鏈物流企業通常會與貨運服務供應商(承運商)合作,簽訂外包合同。不過實踐中,部分承運商規模較小,涉稅管理能力不強,可能在發票開具上存在不規范的情況。對此,冷鏈物流企業應注重加強發票合規管理,在構建業務新模式時選擇有資質、合規性強的承運商,在具體開展業務合作時及時向承運商索要真實、合法的發票,督促承運商與自己共同筑牢涉稅風險“防火墻”。

  總體來看,由于我國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在基礎設施、技術創新、人才占比等方面存在短板。對此,《規劃》提出,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更多向冷鏈物流基礎薄弱環節配置,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夯實行業發展基礎。筆者認為,優化和完善相關財稅政策,調節和引導要素資源配置,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例如,實踐中物流企業為了開展業務,一般需要租用大量倉庫,而在新租賃準則下,簽署長期的倉庫租賃合同將使物流企業的使用權資產劇增,可能難以滿足小微企業認定中有關資產總額的要求。倘若能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結合物流行業的特性調整小微企業認定條件,將可以讓符合條件的、處于發展初期的冷鏈物流企業更好地享受小微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助力其發展壯大。

  此外,冷鏈物流產業鏈上游和中游能耗水平較高,污染較大,可以考慮結合該產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對環保稅等綠色稅收政策進行優化,通過更精準的稅收杠桿作用,引導相關企業主動降低制冷劑等污染物的排放,并激勵其加大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更好地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