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操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成人资源-狠狠乱-国产一级高清视频|www.sxlyhzp.com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何黎明:匯聚全球力量 共建冷鏈生態圈
發布時間:2017-07-26

何黎明:匯聚全球力量 共建冷鏈生態圈

——在2017(第九屆)全球冷鏈峰會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何黎明


近日,在大連市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在發言中提及到,特色農產品在一兩天內通過網購、冷鏈、快遞等方式迅速進入大城市,價格就變成當地銷售的若干倍,可以說冷鏈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民,總理對冷鏈物流工作可謂高度關心和重視,總理的一席話可以看作是冷鏈物流下一步發展的最大動力之一。今天,我主要就中國冷鏈物流的現狀和問題以及未來發展趨勢談幾點看法。

一、中國冷鏈物流的現狀和問題

一是冷鏈商品消費需求旺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冷鏈行業實現了較快發展。2016年,全年蔬菜總產量達到8 億噸,同比增長1.9%。水果2.83 億噸,同比增長3.4%。生產乳制品2993 萬噸,同比增長7.7%。生產冷凍水產品862萬噸,同比增長2.7%。冷凍飲品331.5 萬噸,同比增長6.9%。全國生產鮮、冷藏肉產量3637萬噸。我國每年消費的易腐食品將近10億噸,需要冷鏈物流的超過60%,冷鏈物流總額達到2400億元。

二是冷鏈物流整體水平提升,2016年全球冷庫總容量達到6億立方米,相對上年增長8.6%,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2016年我國冷庫新增1150萬立方米,總容量達1.05億立方米,冷庫總容量占全球17.5%。并且產地冷庫建設增多,冷庫扎堆建設情況有所改善,冷庫市場結構趨于合理。2016年我國冷藏車數量新增24000臺,總保有量達到11.5萬臺。近年來中國冷鏈物流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可以從冷庫和冷藏車這兩個重要指標上直接看出,中國冷鏈物流近幾年一直保持25%左右的增長速度。

三是冷鏈物流發展的政策環境持續利好,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開創了冷鏈物流發展的新局面。財政部、商務部《關于中央財政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的工作通知》選擇山東、河北、寧波、河南、廣東、重慶、四川、青海、寧夏、新疆十個示范省,提出在標準化、信息化、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四個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另外像山東、福建、廣東、江蘇等也相繼出臺冷鏈物流專項規劃。

四是冷鏈物流標準不斷完善,商務部、國標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工作的通知》,按照“由點到鏈,由易到難”的思路,確立了三項關鍵示范任務。2016 年底,全國共確定了285 家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試點企業和31 個示范城市。行業標準進一步完善,中物聯冷鏈委牽頭制定的《肉與肉制品冷鏈物流作業規范》、《道路運輸食品冷藏車功能選用技術規范》等行業標準已經被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

五是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迅速崛起,企業專業能力持續提升,規模逐年增大,網絡不斷完善,涌現出像希杰榮慶物流、上海領鮮物流、海航冷鏈、鮮易供應鏈、招商美冷等綜合性冷鏈物流企業。

六是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的普及,中產階級人數和80、90后這些互聯網原住民數量不斷增多,生鮮電商市場迅速崛起,同時帶動了冷鏈宅配的需求擴張,出現了像安鮮達、九曳供應鏈、順豐冷運等生鮮宅配物流企業。

總的來看,我國冷鏈物流這些年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與冷鏈發達國家相比,由于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冷鏈物流行業還存在有效監管不足、標準體系不完善、標準化程度低、基礎設施結構失衡、專業化水平不高、企業服務能力不強、人才短缺等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規模不大,行業集中度不高。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2016年中國冷鏈市場規模只有2250億元,冷鏈物流百強企業總營收僅為207億元,占整個冷鏈市場份額不足10%,行業比較分散,缺乏具有整合能力的全國性網絡巨頭。美國排名前五的冷鏈干線運輸企業占到全部市場份額的39%,行業集中度比較高,其中僅C.R.EngLand一家份額就達到13.5%。

二是基礎設施分布不均衡。比如以冷庫為例,仍舊存在東部冷庫多、中西部冷庫少,銷地冷庫多、產地冷庫少,冷凍庫多、冷藏庫少等現象。而且在很多農產品產地,田頭冷庫、預冷間、加工中心、產地批發市場等設施缺口較大,導致其他流通環節斷鏈、產品損耗問題嚴重。

三是缺乏連貫標準體系,標準約束力不強。中國的冷鏈標準往往只針對某一產品或某一環節來制定,缺乏上下鏈條之間的關聯與銜接,影響企業運營效率。此外,中國大多數冷鏈標準都是推薦性標準,對企業在實際運營當中的約束力不夠。

四是傳統冷鏈業務競爭激烈,新市場拓展不夠。隨著冷鏈需求的增加,進入冷鏈市場的物流企業不斷增多,但大部分企業仍舊從事倉干配等傳統冷鏈業務,導致在局部區域競爭激烈,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在冷鏈最先一公里、冷庫增值服務、冷鏈共同配送、冷鏈宅配等領域,還是蘊藏很多新的機會。

五是企業運行成本高,經營心態較為浮躁。路橋費、燃油費、人工費等逐年走高,三者加起來占到冷鏈企業總收入的80%以上,已成為壓在冷鏈物流企業身上的大山,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心態較為浮躁,在支出方面精打細算,很少有企業主動在信息系統、設備升級、人才培養、服務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

二、中國冷鏈物流發展趨勢

一是政策和標準將繼續改善。2017年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提出了十條冷鏈物流發展思路,行業監管力度會不斷加強,將來監管部門會對冷鏈各環節溫控記錄和產品品質的監督和不定期抽查。冷鏈物流標準體系不斷完善,衛計委等正在調研易腐食品冷鏈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同時周轉箱、托盤等標準化冷鏈運輸和配送單元在行業陸續普及。

二是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冷庫建設趨于合理,重點建設保鮮庫、氣調庫。同時冷庫扎堆建設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建設更加有目的性,特別是加快補齊農產品產地預冷、分級、包裝等“最先一公里”短板。鼓勵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的冷藏庫、流通加工型冷庫。

三是“一帶一路”將開創冷鏈新局面,還有4自貿區+13跨境電商綜合試點,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2016年我國相繼開通大連到莫斯科,成都到紐倫堡,武漢到白俄羅斯等多條鐵路冷鏈班列,中國和沿線多個國家的生鮮農產品通過冷鏈方式進行跨國流通,未來這種方式將更加常態化。

四是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快速成長,企業自建的冷鏈體系也逐步走向第三方服務。比如光明乳業旗下領鮮物流、京東物流獨立、易果旗下安鮮達等,傳統物流的大鱷會繼續進軍冷鏈物流市場,比如順豐,中郵等,未來五年中國將會涌現一批技術先進、運作規范、服務能力、核心競爭力強的專業化、網絡化、規模化冷鏈物流企業。

五是新零售驅動冷鏈服務對象和模式轉變。移動互聯網+零售、餐飲,衍生出多元化、全渠道的流通模式和消費場景,比如阿里旗下盒馬鮮生、永輝旗下超級物種等。零售企業更加重視供應鏈優化。由食品供應商直配門店方式,向零售企業主導的冷鏈配送中心模式轉變,沃爾瑪、大潤發、家樂福等都開始嘗試。

六是行業競爭加劇冷鏈物流企業整合并購,客戶從單一的服務需求上升到全面的需求,從區域的需求發展到全國性的需求,順豐冷運、新希望等相繼布局冷鏈物流市場。

七是跨境電商帶動食品貿易和冷鏈新業務增長。加拿大龍蝦、智利車厘子、俄羅斯帝王蟹、厄瓜多爾白蝦等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國內市場,同時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自6月20日起美國牛肉可重新引進中國市場。國務院于2016年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鄭州市等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也給冷鏈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

八是生鮮電商帶動冷鏈宅配業務快速增長。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冷鏈食品需求也大大增加。據統計,未來3年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將呈現快速爆發式增長,2017年有望超過1000億規模。社區微冷倉、生鮮自提柜等冷鏈宅配市場不斷涌現新的商業模式,京東、易果、每日優鮮等都在發力布局冷鏈“最后一公里”。

九是智慧物流和新技術將迅速在冷鏈物流應用,企業建立冷鏈物流數據信息收集、處理和發布系統會成為標準服務,通過冷鏈物流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來解決行業小批量多批次的個性化需求。會出現很多創新的“最先一公里”的移動冷庫和“最后一公里”的宅配技術方案,日本的冷鏈物流以技術化見長。

十是冷鏈物流人才需求旺盛,無論是一線的駕駛員、操作工、搬運工,或是中層的車輛主管、倉庫主管等,還是負責整體運營的高級管理人才,都越來越稀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將推動高等學校設置冷鏈物流相關專業和課程,發展職業教育,形成多層次的教育、培訓體系。

三、面對冷鏈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未來冷鏈發展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強行業監管力度,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冷鏈各個環節溫控記錄和產品品質的監督,做到不定期抽查。

二是健全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制定易腐食品溫度控制的強制性標準并盡快實施。推廣使用周轉箱、托盤、冷藏箱等標準化的運輸和配送單元器件,以及多溫層冷藏車的使用。

三是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加快補齊農產品產地預冷、分級、包裝等短板。鼓勵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的冷藏庫、流通加工型冷庫。

四是大力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鼓勵冷鏈物流企業經營創新,加快培育一批技術先進、運作規范、服務優質、核心競爭力強的冷鏈物流企業。

五是發展智慧物流,鼓勵企業建立冷鏈物流數據信息收集、處理和發布系統,實現冷鏈物流全過程的信息化、數據化,并加強對冷鏈物流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

六是加快冷鏈物流新技術創新和應用,特別是預冷技術、分級揀選技術、保鮮技術和包裝技術的研發,最先一公里使用的移動冷庫和最后一公里的宅配技術方案。

七是注重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支持大專院校和中高職設置冷鏈物流相關產業與課程,推動冷鏈專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形成多層次的教育、培訓體系。

總體來看,中國冷鏈市場的需求將不斷擴大,將呈現出健康、快速、穩定的發展趨勢,要把握發展新機遇,打造一批大型冷鏈物流服務企業,繼續引領物流行業的發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長期關注冷鏈物流的發展,我們將一如既往積極地向政府部門反映冷鏈行業訴求,開展冷鏈統計、標準、服務體系的技術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