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歷經多年的發展與變革,早已成為了產品銷售的主流渠道,面對龐大而激烈的市場競爭,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顯得無比重要。
面對密集的商品,高標準的存儲、運輸及配送要求,電商企業紛紛導入智慧物流,為謀求一點發展空間而匆忙備戰。
大家會發現,2018年PChome、Yahoo這么大的平臺也面臨營收下降的問題,面對著勁敵一波又一波的巨大挑戰,例如,好比蝦皮、486團購的異軍突起等。
網絡的無遠弗屆、科技的日新月異帶動國際物流、配送的便利以及在線安全交易平臺的產生,讓“跨境銷售”不再困難重重。
▎電商市場決戰場在物流
2017年,當外界都把焦點放在蝦皮引爆的電商大戰與補貼割喉戰時,卻忽略背后物流平臺已出現秩序崩壞的警訊。消費者開始重新認知所謂的“便利取貨”,不管是超商取貨還是快遞柜取貨,電商都把物流服務當作贏的關鍵策略。
因為運送服務已經從最后一公里的競爭,往前推進到最后一尺的殊死戰,這迫使物流業加速走向創新、科技化、自動化。這場最后一尺的決戰,未來不只是競爭,還會有更多合作。
2017年到2018年末,電商大戰在臺灣地區打得火熱,便利商店的轉運中心因為爆量而停止收貨,店內包裹塞滿貨柜,地上堆得像小山,在取貨點等待領貨的時間越來越長。
宅配公司也因為配送量突然暴增,再加上必須配合政府一例一休的勞工休假政策,導致配送時間縮短,應送的包裹在假日不送、晚上不送,無法準時送達的情況更是屢屢出現。其實,這些情況早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就已發生過,在日本被稱之為“動脈硬化”,目前臺灣地區也面臨著一樣的問題。
隨著電商的高速發展,如何更有效率地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不止是一個大問題,更是一個大商機。2016 年亞馬遜日本針對會員推出 1 小時到貨的“Prime Now”服務。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消費者對于日本兩大電商龍頭樂天與日本亞馬遜進行的 10 項滿意度調查中,亞馬遜取得 7 勝的驚人成績,其中與物流有關的“配送的便利性”與“便宜的運費水平”為2 項壓倒性獲勝的項目。
在亞馬遜帶動下,日本宅配數量持續上升,配送企業爭相在周六上午的熱門時段,將貨物送到消費者家,引發物流企業之間的“玄關戰爭”。與此同時,過度集中的配送時間,不僅耗費人力也造成多數貨物無法準時送達等問題。
甚至,日本宅配貨量隨著電商成長而持續創新高,但日本宅配龍頭YAMATO宅急便,配送費卻越來越低,這表示日本存在物流運輸行業松散、缺乏議價能力、市場變大、車輛供應不及時、削價競爭等問題。一樣的情況在臺灣地區也有發生。
根據商業發展研院統計調查發現,自 2012 年以來,物流業因為電商的發展帶動其快速成長,在2014 年整體營收成長率達到高峰,之后就一路下滑;相比于同期的無店鋪零售業,主要是電商行業的營收成長率仍維持著物流業的些微增長趨勢。
臺灣地區物流業也因遍及全臺灣地區的便利商店開始發展物流,坐視超商取貨以及超商店到店的配送服務卻一籌莫展,不過超商取貨的功效卻是解決物流業動脈硬化的一帖良方。
整體看來,物流業“動脈硬化”,關鍵來自于電商物流與傳統物流最大的不同之處,電商物流具有非計劃、不可預測、集中的特殊性;此外,電商物流還具有配送高頻率、商品多元化、訂單數量多、出貨多樣少量,以及要求3小時、6小時配送時效等特性,這些都大幅增加了物流業的配送難度。
▎物流業承受的發展限制
在全球各國經濟成長基礎中,有半數是來自生產力的提升,另一半則來源于勞動人口的增長。而對于物流業尤其是高度仰賴人力的行業,人力不像機器可以調快速度來作業或者是24小時不停機全開作業。
再者,當社會進入人口老齡化后,未來將無法再仰賴勞動力增加來帶動經濟發展,所以唯有提高生產力才能開啟經濟再度成長。這里所提到的生產力,指的是通過新技術、創新科技整合自動化導入,結合創新服務來提高效率,進而彌合勞動力縮減的缺口。
相對而言,傳統電商物流是人力密集的工作,也正因如此,改變也特別不易!傳統物流多靠人工進行倉儲作業配套,不過一旦倉儲空間龐大,或是物流程序復雜冗長,人力短缺且流動率高就會導致管控不嚴,即使制定各種嚴格的物流標準規范,也無法實現預期效果。
如果要將貨品從電商物流中心作為起點可視化,則需保證整個物流配送過程都在完全監控之中,包括貨品、人員及運輸工具都要將其納入管理,以保障每個環節都能環環相扣。因此“使命必達”的任務,不僅是要讓商品能實時送達,更要加快速度與確保質量。
▎漸露曙光的物流愿景
電商企業面對必須接地氣的物流行業,當困于人才、土地、法規的限制與窘境時,唯一可以擺脫束縛,全力一搏的方向就是走向科技創新的發展。
例如,淘寶網于2015年開始于北京、上海,及廣州測試無人機遞送服務,美國最大電子商務企業亞馬遜也曾在2013年底揭露無人機遞送服務,讓消費者在下單的30分鐘內就收到商品。
不過無人機遞送服務并不合法,包括美國或中國,航空法都尚未規范無人機遞送服務,因此淘寶網強調這僅僅是一次性的活動,并不代表中國的無人機送貨服務就已經成熟或準備商轉。即使如此,講求快速、智慧的物流時代已經來臨,科技的使用已成為物流脫胎換骨的契機。
▎智慧物流用于物流中心
智慧物流是電商的成功關鍵,接下來從配送管理及倉儲作業管理兩個方面去逐一說明。
以配送管理為例,智慧化管理可以協助快遞企業掌握配送時間,通過貨物上的傳感器回傳資料,以實時掌握貨物行蹤,并可實時判斷與決策。
其中,傳感器的關鍵材料RFID是最主要的技術,無線射頻辨識是通過無線電訊號來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無需和物體有任何接觸;標簽可以主動發出無線電波,以自動辨識與追蹤物品。
電力來自于識別器發出的電磁場,或是標簽本身就有電源,標簽和條形碼的不同之處在于,射頻標簽不需要在識別器視線之內,它可嵌入在被追蹤的物體當中。
亞馬遜運用RFID在進行配送服務,目前為止,在美國已經有超過5000個城市,包括校園以及數以萬計的取貨點,讓亞馬遜會員可以在一天內拿到訂購的商品。
美國的會員在所有的產品品類中有超過5000萬個商品可以提供2日內到貨的服務。然而,快遞企業想要實現智慧物流,不僅只有導入相關技術,物流作業模式也需要創新,不管是要做到端對端還是自主管理,物流業都需要制定共同標準及相關規劃。
以倉儲作業管理為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自動導引車一直在工業環境中運行,直到最近幾年物流業導入自主導引的輔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AGPS)才被應用在更多領域。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導航技術的逐步改進。
例如,同步定位和繪圖以及機器視覺,AGV可以在倉庫內通過感知沿著固定的儲存區及動線進行搬運,提升庫存區、理貨區、進出貨區交叉的移動時間、成本與準確性等效率。
現今AGV通過倉儲管理系統、訂單管理系統的連接,將與來自現有倉庫管理和控制系統的數據結合在一起,具有更加自動化的潛力。倉儲管理系統導入人工智能使現有的物流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高效,成為許多電商物流的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