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用數據說話 天津供應鏈體系建設更智能
發布時間:2019-03-23
消息來源:人民網
從冷庫到運輸車輛,再到商超門店的冷柜,整個冷鏈配送環節的溫濕度實時顯示,超出預設范圍還會自動報警提醒,整個冷鏈流通過程都在監控之中。天津市作為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目前全市已有33個冷庫、94部運輸車輛以及146家商超門店的1027個冷柜納入天津市冷鏈物流公益性監控平臺,數據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傳到后臺進行處理。天津供應鏈城市共同配送服務平臺的上線更加全面優化了供應鏈體系,讓商超配送更加高效便利,兩個“平臺”的使用不斷提升了物流標準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很多商圈、社區、寫字樓周邊可以看到的便利蜂超市已經全部納入了這套冷鏈物流公益性監控平臺。“我們冷鏈運輸過程以及在門店終端的溫濕度信息都會實時傳送到政府的監控平臺上,相關信息過了預設了數值后就會自動報警,我們也會在在第一時間收到提示,這便于我們更好的管理短保質期類的視頻。”便利蜂相關負責人張慧影表示,商務局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看到每一個門店的相關數值,對企業進行監管。
除了冷鏈物流上的監管,天津市商務局還利用智能供應鏈系統為企業做好服務,打造了天津市供應鏈城市共同配送服務平臺,不斷提升物流標準化、智能化、信息化。“我們可以根據門店的供貨需求在平臺上下單,將貨物配送到物流中心和大倉庫,根據長短保質期產品的物流線路進行配送。我們在門店沒有倉庫,這對于日配類的產品更加方便及時。”張慧影說。
天津供應鏈城市共同配送服務平臺確定了以標準托盤循環共用為切入點,以推進實施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標準化箱盤、盤車、盤庫“三匹配”工程為抓手,以智慧化物流平臺為支撐,以標準體系建設為保障的物流標準化建設實施路徑,在商貿連鎖、電商物流、商貿批發等領域實施了一批影響力大、輻射范圍廣的物流標準化項目。“以前每家企業供應鏈中的托盤和箱子都由自家購買,而現在使用平臺的物流,通過供應鏈的整合,企業可以直接在平臺進行租賃,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提升了效率。使用平臺以后物流成本降低了30%,同時提高了貨品的周轉率。”張慧影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個平臺已經接入了2100部車,并且實現了車型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我們所有納入系統的車輛有75%是新能源車,通過平臺來派送貨物。”天津廣通信息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天宇說,“這個平臺真正體現了智能化,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來進行派單。系統將根據距離優先,派送順序等程序,每10秒鐘分解1000單匹配。經過系統測算,每輛車最為優化的平均裝配數是13單,通過平臺來派送貨物,一方面企業的運營成本會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也會減少交通擁堵和污染。”
“在這套平臺中,接單車輛和企業都是受政府監管的,對于雙方來說都更有保障。車隊可以對自己的車輛進行管理,設置客戶群、以及價格結算方式。而企業可以實時看到配送路線。由于車上安裝了智能車載設備,所以在遇到堵車等情況使,系統會自動切換更優質路線。根據我們的規定,每單貨物都將在4小時之內送到目的地。”天津市商務局流通處工作人員高峰告訴記者,目前這個平臺運轉已經步入正軌,未來還將有更多地車輛加入到這個平臺中。(記者 趙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