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快遞行業增速放緩,冷鏈物流作為新風口,可能會是下一個戰場
發布時間:2019-02-12
消息來源:科技小風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電子商務平臺經歷了一段超高速發展的時期,也帶動了整個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不過,現階段,二者的增長速度均已經放緩。根據相關機構預測,未來的增長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一些快遞企業需要尋找一個新的方向來拓寬自己的業務領域,實現下一步的發展。
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最近幾年,生鮮果蔬市場發展得非常快。由于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在不斷創新,習慣在電商平臺上購買生鮮、果蔬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需求比較大。因此眾多電商巨頭紛紛在這一塊布局,相互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比如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京東到家等等。
我們都知道,電商平臺與快遞行業具有著與生俱來的密切聯系。因此,與生鮮電商相對應的物流形式——冷鏈物流,也迎來了新的“風口”。一般情況下,需要經冷鏈物流而非普通常溫物流運輸的產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標準要比其他物流更加嚴格。
這是因為一般我們通過冷鏈物流運送的物品主要分為以下幾種:以生鮮等產品為代表的農產品,以速凍食品為代表的加工產品,以及以藥品為代表的其他產品等等。由于這些物品要求在運輸途中保持低溫、恒溫等條件,因此比普通的快遞標準更高、運輸過程也要更加復雜。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生鮮電商行業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外,近幾年國家政策的扶持也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關于冷鏈物流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冷鏈運輸的基礎設施、運行的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流通過程中的配送車輛問題等等。國家紛紛出臺的相關政策都表明,冷鏈物流將要面臨新的機遇期。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全國各個省市也開始出臺相關政策,加大產業投資的力度,加快產業升級。可以說,在現階段,冷鏈物流行業正經歷著一個政策支持的關鍵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眾多快遞企業都開始在這一領域加速布局,尋求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盡管冷鏈業務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想要在這一領域做好實際上非常困難。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它的倉儲規模比較大、運輸過程中物品的損耗率比較高、市場流通率低、資源浪費比較嚴重等等。總之,該行業需要不小的運輸成本,而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要差一些。
在我國眾多的快遞公司中,順豐可以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早在2014年,順豐就正式推出了“順豐冷運”,瞄準了這一行業的廣闊市場前景。除了順豐以外,2016年,圓通啟動了“大閘蟹項目”開始進入市場;2017年,申通成立了“上海申雪”正式入局。可以看出,冷鏈業務幾乎成為眾多快遞企業目前最重要的戰略發展布局。
一方面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有國家政策的扶持,冷鏈物流一定會成為行業的新風口。不過,在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去解決的情況下,眾多快遞企業該怎樣把握現有的機遇,攻克目前存在的難關,從而在市場上占據主動地位,是需要所有物流平臺仔細考慮的問題。
小編認為,在這些問題上,我們也可以借鑒一下那些先進國家的經驗。只有實現在領域內的深耕細分、打造更加極致化的服務,才能獲得更大的市場。